当前,中国酒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转型期。国际环境复杂多变,国内经济增速放缓,消费市场结构性调整,行业竞争日益激烈。实体销售遭遇电商分流,传统渠道面临价格倒挂,消费者行为从"面子消费"转向理性选择与情感共鸣。在这一背景下,酒类企业如何突破重围,实现可持续增长?
在近日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白酒T9峰会上,中国酒业协会宋书玉理事长提出了以"强基、重构、立新"为主线,呼吁行业广大企业保持战略定力,夯实产业基础,重构价值体系,创新营销模式,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,顺利穿越周期。
底层逻辑变革:从需求驱动到供给驱动
近年来,酒业市场正经历着从"需求驱动"向"供给驱动"的根本性转变。在过去高速增长期,酒企只需满足市场既有需求即可获得发展;而在存量竞争时代,“创造新需求、引 领新消费”则成为破局关键。这种转变要求企业重新思考产品逻辑、渠道策略和营销模式,从被动适应市场转为主动塑造市场。2025年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在第五届"三品节"上讲话时提出:"2025年必将成为酒类产业重塑自我的分水岭。"这一判断准确把握了当前正处于行业变革临界点的特征。
全景式营销:从破局到创新
面对挑战,中国酒业协会宋书玉理事长提出了“全景式营销”的破局之道和创新路径。酒类全景营销是一种以消费者为中心,整合线上线下全渠道,融合产品、服务、文化、体验多元要素的立体化营销体系。其核心在于打破传统营销的单一维度,构建"产品+场景+内容+社交"的复合价值网络,实现从"卖产品"到"卖生活方式"的转变。
何为全景式营销
与传统营销相比,全景营销具有三大特征:一是全域性:打通线上线下边界,实现流量无缝转化;二是全感官:超越功能需求,满足情感与精神层面的体验;三是全周期:覆盖消费者认知、兴趣、购买、忠诚的全旅程。
全景式营销的六个维度
1.爆品战略:极 致商品是基石
爆品是流量入口,也是品牌价值的载体。瑞幸咖啡的"酱香拿铁"、元气森林的气泡水都是爆品战略的成功案例。酒企应学会"宁做榴莲不做香蕉",另辟蹊径挖掘小众潜力。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,打造具有独特卖点的产品。用户的需求是什么?例如围绕健康化:打造低度酒、露酒、果酒等符合健康趋势的产品;围绕场景化:打造针对小聚、家庭饮用等新场景开发小瓶装、分享装;围绕文化IP打造等。
2.差异化竞争:从同质化到个性化
山姆会员店的"大包装+会员制"模式、蜜雪冰城的平价策略,都证明了差异化竞争的有效性。同质化竞争是酒业困境的主因。破局需从以下维度构建差异化:如品类细分、风味创新、性价比重构等。典型案例如郎酒聚焦庄园酱酒,江小白瞄准年轻群体等;在风味创新中针对低度白酒、兼香型、花果香型的开发;在性价比重构中强化中高端酒品质的背书,低端酒亦需不遗余力提升品质。
3.体验至上:沉浸式消费场景
实体店的Z大优势在于沉浸式体验。这一特征对酒类营销具有重要启示。在电商冲击下,传统酒类零售如果仅停留在产品买卖层面,将难以抵御线上的价格竞争。必须将“体验营销”作为核心竞争力,通过感官刺激和情感共鸣创造差异化价值。郎酒庄园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典范。它以"白酒爱好者"为目标人群,设计了从酿造参观到品鉴体验的全流程沉浸式活动,让消费者能够"看得见,品得到,可触摸"郎酒的品质与文化。这种体验经济的精髓被总结为:"庄园就是剧场,工作就是舞台,客户亦是主角,共创体验价值。"数据显示,郎酒庄园开放以来,消费者忠诚度和复购率显著提升,品牌溢价能力不断增强。
4.主动引流:吸引流量是关键
流量=曝光量×转化率。恰当地运营“公域引流+私域锁客”,用低价爆品撬动流量池,再把“流量”变成“留量”,是酒企全景式营销的目标。 抖音、美团等公域平台,为实体商家建立了流量触达的通道,以抖音、美团、小红书等生态为基础,建立私域运营的系统,把公域流量导进私域系统,流量前置、利润后置,再用爆品降价带动高毛利产品销售。在社交媒体、搜索引擎、短视频平台等多渠道进行宣传推广,利用内容营销吸引线上流量,并引导至线上店铺或线下实体店。同时,利用私域流量运营,通过社交媒体群组、企业微信、会员系统等构建私域流量池,提供个性化服务、专属优惠、会员活动等,增强用户黏性和忠诚度。
5.全域融合:线上线下无缝衔接
所谓全域融合,是指通过整合线上线下渠道,实现数据、会员、库存、营销等方面的全 面打通与协同,为消费者提供无缝的购物体验。酒类全域营销的关键在于构建"线上引流+线下体验+私域复购"的闭环体系。线上平台(如抖音、天猫)负责触达广泛用户和精准引流;线下门店(如品牌体验店、专卖店)提供深度体验和专业服务;私域流量池(如企业微信、会员系统)则用于培养忠诚度和促进复购。瑞幸咖啡的"线上精准营销+线下即时消费"模式值得借鉴。而在酒业,郎酒庄园的"B2BC"邀约体验模式也给我们带来了思考。
6.文化赋能:从产品到生活方式
文化赋能的精髓在于将产品从功能层面提升到精神层面,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和身份认同。星巴克的"第三空间"、泡泡玛特的盲盒文化,都是文化赋能的成功实践。郎酒庄园通过建筑美学(如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建筑设计)、艺术展览、文化讲座等活动,将饮酒升华为生活方式和文化体验。这种策略与实体店经营中提出的"顾客购买的是商品,体验的是温度,释放的是认同"不谋而合,验证了文化营销的强大效力。
酒业正经历从"需求驱动"到"供给驱动"的深刻变革。未来的赢家属于那些能够将“极 致产品、沉浸体验、文化赋能、全域融合”融会贯通的企业。酒类营销的Z高境界是让消费者"购买的是商品,体验的是温度,释放的是认同"。正如麦肯锡所言:"市场永远有机会,关键在于打破惯性,拥抱变化。"在危机与机遇并存的当下,酒企需以"长期主义"为信仰,以全景式营销为方法论,方能在这场变革中,开辟属于自己的新天地。(中国酒业协会CADA)